现在看来,上述三大条件都已具备,大宗商品熊市行将结束,进入新的上升周期,即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。
理由之一是中、美经济企稳提速,市场需求重归旺盛。
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,是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基础,也是大宗商品由“熊”转“牛”的主要特征。据统计,2016年三个季度中国经济(GDP)同比增速平均为6.7%,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高出前三季度水平,从而表明中国经济开始企稳,继续滑落空间不大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亦发生改变,居民消费开始成为主导引擎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前三季度,从投资、消费、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,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%,同比提高了13.3个百分点,这就使得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不会短时期内结束,而是具有结构向好的坚实基础。
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,是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基础,也是大宗商品由“熊”转“牛”的主要特征。据统计,2016年三个季度中国经济(GDP)同比增速平均为6.7%,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高出前三季度水平,从而表明中国经济开始企稳,继续滑落空间不大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亦发生改变,居民消费开始成为主导引擎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前三季度,从投资、消费、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,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%,同比提高了13.3个百分点,这就使得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不会短时期内结束,而是具有结构向好的坚实基础。
与此同时,美国经济复苏亦开始提速。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,2016年三季度美国经济(GDP)增速按年率计算增长2.9%,创下新高,所以美联储开始了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。
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为重要引擎。现今中、美两国经济同步向好,带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,势必使得大宗商品需求前景乐观,构筑大宗商品新上升周期的坚实基础。正是因为如此, 2016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强劲。
理由之二是基建投资担当引擎,旺盛需求稳定而持久。
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,中国仍会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充国民经济短板投资,作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最重要措施,继续大量批复投资项目。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施政方针之一,也是要重建基础设施,改造美国各地的公路、铁路、桥梁和机场等。
随着中国主管部门继续大量批复基础设施投资项目,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,势必增加全球范围内的金属、矿石、能源、农产品[股评]、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。
高铁、地下管廊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,不仅建设资金需求多,而且施工时间长,项目竣工时间长达数年,甚至十数年,所引发的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增长,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,不会在短时期内结束,由此开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的上升新周期。
理由之三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融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,提供需求增长新动力。现今世界经济存在三大问题:一是经济增长缺乏强大需求引擎,单一货币宽松难以扭转复苏乏力局面。二是世界各国存在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,国际权威机构预测高达70万亿美元,严重掣肘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。三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世界各国抢食既有“蛋糕”利益冲突加剧。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经济发展战略应运而生,为此成立亚投行,为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提出三年多后,已有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与中国对接声明,上马的大型基建项目38项、重大能源项目40项。联合国开发署也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谅解备忘录,将其推向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重在基础设施投资,重在人员、资金、贸易、设施等多方面的“互联互通”。其顺利展开,不仅能够构建全球新的发展模式与合作多赢模式,提升工业化、城市化水平,调整经济结构,促进世界经济发展,还有助于做大“需求蛋糕”,为大宗商品由“熊”转“牛”提供持久发力的坚实基础。
理由之四是全球制造业重回旺态。经济增速企稳回升,市场需求逐步转旺,致使制造业订单开始增多。市场监测数据显示,2016年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52.0,高于前值的51.0;美国10月份耐用品新订单回升,11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7个月新高;欧元区11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53.7,创下34个月以来的高位;日本11月份 PMI初值为51.1,也是连续第三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;10月份中国两大PMI指数也在50荣枯线上方,呈现向上趋势。
制造业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直接消耗者,譬如中国金属制造业消耗了全球5成以上的高品位铁矿石和铜精矿。随着全球制造业回暖,并且趋势性增强,当然推动大宗商品需求重回旺盛。
理由之五是全球“热钱”虎视眈眈,金融性购买需求大量增加。 据市场监测数据,2016年前10月累计,全国商品期货成交额达142万亿元,超过2015年全年;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持仓保证金已接近2000亿元,同比增长60%以上;前不久上期所螺纹钢一天成交量2亿多吨,超出了其一年产量。所有这些,均显现出投机资本的庞大身影。随着市场价格继续向上,商品牛市得到确认,将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场。
一段时间以来,由于美联储加息及继续多次加息预期影响,美元汇率展现出强势上升态势。虽然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算,美元升值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打压,但目前及今后的美元升值,却不会阻碍大宗商品市场由“熊”转“牛”。这是因为,美国经济较快增长及前景看好,是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,而美国经济复苏提速所引发的需求增加,又恰好构筑了大宗商品告别熊市,进入牛市的坚实基础。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,在美国经济增长和需求增加的共同基础上,并且因为先前持续数年价格低迷对于新增产能的强大抑制,以及市场预期由通缩转为通胀,全球巨额资金抄底大宗商品寻求保值增值,大宗商品牛市完全可以与美元升值并行不悖。比如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扬升,但能源、矿石、金属、橡胶等价格并未承压下行,反而大幅上涨,譬如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方面,今年初至11月份,全国锌价上涨65%,铅价上涨36%,铝价上涨32%,黄金价格上涨25%,铜价也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暴涨17%。不仅如此,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,最近一次是1999年-2000年美元加息周期中,就是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。
至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而言,还因为美元升值而加大了人民币贬值压力,由此增加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成本。市场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已经超过4%。由于美联储年内继续加息与今后多次加息预期存在,中国经济增长压力犹存,已经发生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,以及今后一定程度的继续贬值,当然会产生输入性通胀推力,致使国内行情水涨船高,扩大其“牛市”周期。
当然,大宗商品熊市趋向结束,开启新的牛市上升周期,不会一帆风顺。由于多种因素的掣肘与压制,其过程较为缓慢,曲折艰难,因此而导致了市场行情的剧烈宽幅震荡,大涨之后必有大跌,大跌之后必有大涨,过山车行情多次演绎。即便如此,大宗商品新的上升周期仍然值得期待。